
作者:哲學系58屆學長鄭匡宇
今天,我想來一針見血地聊聊一個讓無數中小企業主和職場前輩們頭痛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我們究竟該怎麼和他們相處與溝通?
根據我的觀察,現在的年輕人有三大特色:「不缺、不想、不服」。
第一不:不缺
「不缺」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現在的年輕人,經濟上衣食無虞,沒有所謂的匱乏感。這和我們這一代,甚至更早的五、六字頭前輩們完全不同。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許多家庭貧困,大家相信唯有透過努力賺錢才能翻身。那時,只要夠努力,甚至單純靠勞力也能賺到不少錢,若再懂得投資房地產,財富更是三級跳。舉我媽的例子,當年花160萬買的公寓,如今已翻了十倍,上看1600萬!
正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輩已打下基礎,讓他們至少不會餓肚子,甚至很多都過得很滋潤。這種「不缺」的狀態,直接導致了他們缺乏努力向上的動力。當職場上遇到一點不順心、一點挫折,父母一句「做得不開心就回家吧,餐桌上永遠有你的筷子」,聽起來感人肺腑,卻也無形中阻礙了年輕人的奮鬥精神。反正不缺這份薪水,不缺這份工作,遇到困難就直接放棄,回家總有飯吃,何必硬撐?
這種「不缺」的心態也延伸到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觀念上。年輕人追求的根本不是「平衡」,而是「生活多一點,工作少一點」。別說加班費,他們甚至連多做一點都不願,因為他們要的是自己的時間與生活。這不僅是經濟上的不「缺」,更是社會思想變遷的體現,我們正一步步走向歐美那種「時間一到就下班」的模式。
第二不:不想
從「不缺」自然延伸出來的,就是「不想」。因為不缺,所以少了雄心壯志,少了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企圖心。在台灣,我們不像矽谷那樣有著豐富的創業資源和天使投資,許多人更對創業抱持著失敗的恐懼,不敢做大夢,不敢放手去闖。
這種「不想」也源於對失敗的恐懼。如果追求夢想可能導致一無所有,那乾脆就不要想。更何況,許多年輕人從小受到的保護太好,父母給予無盡的愛,一點點挫折就被勸退。這也再次印證了「不缺」是造成「不想」的根源。不缺,就不太敢努力,不想冒險,不想承擔失敗的風險。
第三不:不服
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年輕人還「不服」!他們不服職場上比他們混得好的同儕、長輩,甚至是公司老闆,覺得前輩的成功可能只是靠著家族背景(雖然這可能也是事實),或是當年時機好、進場早,占盡了先機和資源,能力不見得比自己強。
「你憑什麼?」這種質疑充斥在他們心中。他們認為自己不是能力不夠,只是生不逢時。因此,對於工作上的建議或想法,他們表面上或許聽了,心裡卻根本不服氣。一旦覺得不對盤,很快就選擇辭職走人。這也導致許多中小企業面臨招募人才的巨大困難。你可能想用自己的經驗提點,但年輕人卻不買單,因為他們不缺、不想,更不服,覺得你那都是舊時代的思維和作法。
而我覺得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一方面又有自己的付出應該有極高的價值,應該能像賈伯斯那樣光芒萬丈的抱負;但一方面又還陷入工業時代「有勞力付出就該有收入」的傳統思維無法自拔。問題是,新時代的新形態產業,更多的是以結果論,很多的勞力付出,當它沒有辦法賣出和變現,那就是沒有價值的。這也造成了中小企業主和年輕人的對立,前者覺得後者的付出沒能賺到錢,為何我還是得付你錢?後者則覺得,誰管你結果如何?反正我付出了勞力我就該拿錢。
現實如此,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我認為,面對這樣的現實,無論是企業主還是年輕人,都無需抱怨,因為抱怨一點用都沒有!我們必須接受這個現狀,並思考如何應對。
大環境的不可逆趨勢
首先,我們要看清幾個不可逆的趨勢:
1. 藍領工作外籍化:年輕人不想做辛苦的藍領工作,例如小吃攤、餐飲業。就像日本的便利商店和餐廳,服務人員主力早已變成新住民和移工,台灣未來也將是如此。這些被台灣年輕人嫌棄的工作,勢必得靠新住民或移工來填補。
2. AI 的崛起:在年輕人「不缺、不想、不服」的背景下,許多中小企業主發現招不到人,即使招到人也留不久。AI
的發展正好提供了新的解方。AI 便宜、效率高、不易出錯,也不會抱怨或要求加班費。未來,中小企業將更傾向於雇用 AI
助理,而需要人力的活動則轉向臨時工。全職、正職員工的需求將越來越少。
年輕人不想做傳統工作,更偏好遠距辦公、在家工作的彈性工作·方式。他們有父母的支持,即使不工作也無所謂。這整個社會趨勢,已經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並且不可逆。
年輕人與企業主的應對之道
既然現實如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新定位自己。
給年輕人: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
如果你是年輕人,面對這樣一個未來,你必須清楚地知道:傳統的職缺將越來越少,你也不一定想做那些工作。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家「個人公司」來經營。
1. 不斷精進能力:在這個外包盛行的時代,你的核心競爭力是立足之本。
2. 主動尋找機會:別再等著別人給你工作,你要像公司尋找客戶一樣,主動去爭取案子、尋找合作機會。
3. 設定個人 KPI:為自己設定目標,持續檢視與提升,就像公司管理員工一樣。
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成長,真正賺到錢。
當然,也有可能有年輕朋友說:你上面說的那三點,就還是要很努力地活著,但我就是不想這麼努力啊!
那也可以,就降低自己的慾望,接受不夠努力地活著也有平淡的幸福這種想法,而不要還妄想著自己有好運能無緣無故帶來巨富或舞台。唯有如此,去找到一個思想上平衡,才能開心地活著,否則是很容易導致憂鬱的。
給中小企業主:轉型是唯一出路
如果你是中小企業主,必須認清招募年輕人已是一件困難的事。抱怨無用,轉型才是王道。
1. 加大投資自動化與 AI:積極導入無人化設備,並善用 AI 提升效率。將你的業務內容進行轉型,不再依賴大量人力。
2. 擁抱外籍人才:如果真的需要人力,將目光投向外籍移工或在台留學生。他們來自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普遍仍保有「努力工作就能賺錢」的觀念,且更願意投入這些相對辛苦的工作。
結語
就像我說的,抱怨無用!無論你是年輕人,還是中小企業主,唯有了解並接受這些變化與發展,採取相應的作為,才能在這個不斷變遷的社會中繼續發光發熱,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鄭匡宇 Cheng, Ku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