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大西語系47屆曹小容學長,在乙皮畫廊展出個展
曹小容是臺灣當代重要的油畫家,其創作風格從抽象表現主義逐漸轉向具象風景,作品融合了個人生命經驗與自然觀察,展現出獨特的藝術語言。以下是對她的詳細介紹:
一、背景與教育經歷
- 曹小容1966年出生於臺灣高雄,1987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今英語系)。
- 1989年獲得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戲劇碩士(MA),專攻劇場理論。
1995年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藝術創作碩士(MFA),主修油畫,副修版畫。
1996年回台後,她選擇定居花蓮,並在此進行長期的藝術創作。
曹小容的創作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風格從抽象走向具象,並融入詩意的自然觀察:
抽象表現時期(1990年代)
受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影響,作品以抽象筆觸、色彩層次探索女性內在生命與情感。
代表作如《飄落的細雪—詩與畫的協奏曲》(1997),結合油畫與詩作。
女性意象與神話敘事(2000-2010年代)
關注女性議題,以抽象女體結合西方神話元素(如幻獸、花朵),探討女性身體、欲望與生命力量。
代表展覽如《自我的凝視與神話重構》(2010)。
具象風景與自然詩性(2015年至今)
轉向花東自然風景,發展“擬寫生”技法,以手機拍攝日常景致(如稻田倒影、龜山島雲層),再以油畫細膩呈現光影與結構。
代表作包括《奇幻之境》系列(2021)、《單面山(石梯坪)》(2024)。
創作特色
擬寫生技法
不同於傳統寫生,她通過照片分析光影、色彩與畫面內在結構,再以油畫重新詮釋,如《晨曦山色》中的水田倒影。
虛與實的交織
作品常以倒影、雲霧模糊現實與幻境的界限,如《雲河谷》中的溪橋遠眺構圖。從神話到自然的隱喻
早期以神話題材探索女性身份,後期則通過自然景觀表達時間沉澱與內在療愈,如《荷之影》象徵生命.
重要展覽與典藏
個展:
《印象擬寫,如詩日常》(2024,成美藝廊)
《奇幻之境》(2021,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
《靜觀山影》(2020,臺北草山行館) -
聯展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2024)
上海藝術博覽會(2013)
- 典藏:花蓮文化局典藏《雲的幻相》(2014)
成美文化基金會收藏《石梯坪海天一色》(2022)
曹小容認為“所有成相,皆是幻相”,其作品不僅再現自然,更通過色彩與構圖的解構,將日常昇華為充滿哲思的視覺詩篇。她的創作深受花蓮自然環境啟發,同時融合戲劇與文學的敘事性,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
如需更詳細的作品圖像或展覽資訊,可參考其Facebook藝術工作室專頁或非池中藝術網頁面。
本次在乙皮畫廊展出的20多幅作品中許多都自在定居花蓮後完成的作品,歡迎有興趣的校友參觀,不收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