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系48屆方念華、阿文系38屆施至隆、及經濟系43屆黃協興分獲政大110年傑出校友
2022年05月31日 15:37
110年傑出校友

新聞系48屆方念華、阿文系38屆施至隆、及經濟系43屆黃協興分獲政大110年傑出校友

本校110年度傑出校友分別由新聞系48屆方念華、阿文系38屆施至隆、及經濟系43屆黃協興等三人獲得,三位校友在不同領域都有不的凡表現與專業成就,才能獲得此殊榮。
110學年度傑出校友(依姓名筆劃排序)

姓名

畢業系所

經歷簡介

方念華

73級新聞學系

TVBS新聞主播、製作人

TVBS節目主持人、製作人

公共電視新聞部主持人

施至隆

63級阿文系

新加坡天銀化工董事總經理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

黃協興

68級經濟學系

97級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中山普萊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及創辦人

臺灣省會計師公會理事長

 

以下轉載自政大校本部網頁新聞,由三位校訊記者分別訪問本次傑出校友的報導。

長期累積找出熱情 方念華勉後進勇敢嘗試

轉載【校訊記者李昀璇報導】

TVBS當家主播、節目主持人方念華當選本學年度傑出校友,談及得獎感言,她謙虛地說道:「不可思議,感到非常、非常榮幸。」畢業自政大新聞系,投入新聞業長達33年的方念華,曾四度入圍金鐘獎,更兩度走上頒獎舞臺,其中獲獎的知名節目《看板人物》深度專訪過無數傑出人士,各行各業的故事備受好評,熱播至今。 

TVBS知名訪談節目《看板人物》開播至今已達12年,透過方念華的循循善誘和精準提問,來賓總能在一來一去的訪談中,緩緩地打開內心,道盡人生中的點點滴滴,這是方念華以熱情和認真積累出的訪談功力。不同於大多數的訪談節目,《看板人物》節目名稱中並未冠上主持人的姓名。「換上我的名字,如果我休假怎麼辦?」方念華笑著憶起當時決策節目名稱的種種,即便在長達12年的開播過程中,她從未請假,但她解釋:「可能因為我是新聞系出身,我不太喜歡自己的名字被展示在媒體工作上。」字字句句的背後,潛藏她對新聞工作的堅持與專業判斷。

「常常在錄《看板人物》時,聽到來賓講了一句話,就覺得我今天的工作值得了。」方念華分享,即便已多年進行訪談工作,她仍認為要讓來賓敞開心房十分具挑戰性,而不斷地克服挑戰,正是驅使方念華在新聞媒體工作持續前進的動力。

回憶起就讀政大的時光,方念華提到中正圖書館是她的秘密基地。她當時總會手拿一部愛華walkman,戴著耳機,在圖書館中尋找專屬自己的小角落。其實,熱愛文字的方念華,原先就讀政大中文系,大二才正式轉入新聞系。她分享,當時曾在法律和新聞中選擇,轉系過後,每當在圖書館中看見法律系同學身旁層層疊疊的書籍,都會暗自慶幸,沒想到實際走入新聞這條路,才發現新聞工作者需要讀的書籍,是無窮無盡的。

擁有豐富的主播經驗,使大眾多認為方念華從小便立定當主播,但事實上,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廣告公司的AE。「那段經驗對我來說十分印象深刻。」方念華分享,第一份工作期間,不只出過差錯,還發生過車禍,所以她跟很多人一樣,都在工作過程中摸索方向,逐漸她發

覺自己更想從事「和人有連結」的工作,從而決定進入新聞電視臺。有了那段過程,也才形塑出現在的方念華。因此,她鼓勵學弟妹不要對人生設限,只要有心想嘗試,就放手去做。

現今新聞工作者不僅常成為眾矢之的,再加上高工時、低收入的就業環境,使多數對新聞懷抱理想的學生因此卻步。針對這個情況,方念華鼓勵新聞系學弟妹,不要按照別人的經驗去想像自己的未來。此外,她也建議若學弟妹找到可能的方向,便該勇敢嘗試,並且做久,在長時間的積累下尋找意義,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是否對這件事、或這份職業擁有熱忱,她自己就是最佳的實例。

力助海外臺商 施至隆鼓勵後進跳脫舒適圈

轉載【校訊記者王永妍報導】

身兼天銀化工董事總經理、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的施至隆,在新加坡從商 40 年,事業經營有成之餘,也積極參與臺商組織,盡其所能幫助更多同在海外打拚的臺商夥伴。對於獲選為本年度傑出校友,施至隆表示自己很意外,但也備感榮幸,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鼓舞學弟妹。

回顧在政大求學期間最難忘的回憶,施至隆提及大二時,出於對文學的熱愛,他與多位學長共同創立政大長廊詩社,並擔任創社社長;還曾邀請當時在臺大外文系擔任客座教授的楊牧到政大參與評審,並舉辦新詩朗誦活動,吸引不少熱愛詩歌的同學前來參與。沉浸於詩意的社團時光,不但創造了難忘的青春回憶,也讓施至隆遇見志趣相投的朋友。時至今日,彼此之間的友情仍一如往昔,互動熱絡。最近幾年,在新加坡配合「世界書香日」的公開導讀,邀請臺灣的作家推介臺灣的文學作品;比如108 年特別回臺邀請了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講評七等生的小說。

施至隆回想從阿文系畢業,退伍後到前輩在新加坡設立的公司任職。工作兩三年後,曾經想回到臺灣,但在長輩鼓勵之下選擇留在新加坡,沒想到就此展開異於同儕的海外職涯。在新加坡發展事業,施至隆坦言最大的挑戰是與不同國籍的企業交涉時,必須理解不同的國情文化,克服隔閡。不過,拜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環境所賜,施至隆也結交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好友,他笑說:「人生總是有些特別的機緣」。

施至隆於 108 年 9 月底出任世界台商聯合總會長,四、五個月之後即遇上百年來人類最大的疫情來襲。由於全球疫情嚴峻,海外臺商面臨買不到口罩的窘境,便向國內政府單位求助。身為總會長的他自是義不容辭,除了在新加坡盡可能收購口罩,再分批快遞寄往歐洲各地,還特地寫信給總統蔡英文請求幫忙。經過一番努力,最終成功將臺灣生產的口罩透過僑委會寄往各地,協助當地臺商度過疫情危機。施至隆分享,加入台商聯合總會,一來是希望提升臺商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二來則是秉持服務的心,期盼整合海外臺商的經驗與資源,幫助正在開展國際事業的鄕親。對他而言,為臺灣社群服務就如呼吸一樣自然,不求功德,不為名利。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對於嚮往海外職涯的學弟妹,施至隆認為在全球化下累積學識及外語能力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跳脫舒適圈的心態」。身在國外,面對不熟悉的環境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開始難免會有不適應的情形,因此個人應該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以迎向多元的挑戰。

今年適逢母校政大 95 年校慶,施至隆稱讚政大歷經多年發展,如今擁有自由跨院修課的制度與全方位的教學領域,且每年吸引許多外籍生前來就讀,在國際資源、跨文化的交流機會上亦頗具優勢。他鼓勵學弟妹多加運用校內資源,也期許未來,政大能夠繼續為社會培育兼具專業性、世界觀及國際視野的人才。

適時給人溫暖 黃協興以正能量貢獻社會

轉載【校訊記者林亭報導】

自幼即在北部生長,卻沒有絲毫都市人的既定形象,黃協興操著一口流利臺語,豪邁爽朗地暢談與會計的機緣。他一手創立中山普萊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同時擔任多家企業的獨立董事。畢業於政大經濟系、法研所,功成名就後不忘飲水思源,積極推廣校系活動之餘,也時常捐款協助辦理,「我不見得要發光發熱,但希望身邊的人感受到我的溫暖。」獲政大傑出校友殊榮,黃協興自謙各方面不如許許多多的優秀前輩及後進,只是自己恰巧被看見。

就讀經濟系時即對會計萌生興趣,但當時系上僅開設初級會計學,經過選課、候補一番波折後,才修習到前校長鄭丁旺的中級會計學。憑藉「想突破自己」的企圖心,專注聽講與自學苦讀,努力多年終於考取僧多粥少的會計師資格,「雖然那陣子最辛苦,但人生就是一直在學習。」

大學期間受專任教授林鐘雄啟發,提升對於經濟社會的敏感度,黃協興常利用課餘時間鑽研貨幣發行權、全球經濟學,也為他未來經營事務所的哲學奠定基底。透過研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的理論,他發覺社會的不公源自人性,負面影響無遠弗屆,必須由民主機制解決,「有經濟的自由,才有所謂的人權平等;而人權平等,也是臺灣的核心價值。」

隻身創立會計師事務所,至今公司發展蓬勃,約有二百位員工,但黃協興並不以管理者自居,而認為自己僅是提供發揮的舞臺,「限制得不到創造力,人一定要在沒有威脅、壓迫的環境中,才能顯現潛力。」精讀海耶克學派書籍,輔以常年實務經驗,領略自由、人權、民主,是激發人類無限可能的重點要素。但他也不斷反思,發展自由的同時如何以追求利益為前提,保障到他人的權益,「怎麼判讀、尊重別人的感受,法律界線極度重要。」長期接觸行政法,發現政府持續以公權力干涉人民,便尤其敬佩自由派學者、時任大法官吳庚,以人民權益出發的處事原則,也成為他攻讀政大法研所的動機。

涉獵領域橫跨會計、企管及法律之外,黃協興自幼也鍾愛歷史典故,鑑往知來時時自省;下班後他也喜歡至串流平臺觀賞 TED Talk 汲取新知,比較中西文化差異。身兼地政士、臺灣會計師及中國會計師,黃協興拓展事業之餘,也至輔仁大學、元智大學講課造福學子。他回憶大學時期自我要求太高,成天窩在圖書館埋頭苦讀,彷彿活在象牙塔裡;相較於知識的習得,他認為教室更適合培養獨立思考、表達能力、個人特質與情緒智商,學習尊重他人以及如何被尊重,黃協興表示:「適時給別人溫暖極端重要,不要恣意打擊旁人,社會會更美好。」他也喜歡季業的一段話:「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各項領域皆占有一席之地,黃協興於外展現光芒,於內則期許自己為社會貢獻心力,盡己之力獎掖後進、流動正向能量,「我很樂意幫助母校與學弟妹,這是我的信念。」身為政大世界校友總會成員及經濟系系友會第五屆理事長,他深信,只要持續擴展維繫情誼的平臺,校友們的向心力將能愈漸強盛。